经济运转稳中向好 质地效益稳步擢升
年初以来,通辽市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办好两件大事为牵引,以“闯新路、进中游”为目标,锻长补短、夯基垒台,持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产需求稳定增长,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根据盟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前三季度,通辽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48.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4.3亿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382.9亿元,同比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561.7亿元,同比增长5.2%。
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94.2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农业产值22.6亿元,增长7.5%;林业产值10.5亿元,增长7.5%;牧业产值153.5亿元,增长7.1%;渔业产值1.9亿元,增长4.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业产值5.7亿元,增长7.1%。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较1—8月提高0.1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能源行业增势强劲。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已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发电量512.8亿千瓦时,增长2.9%,其中风力发电110.2亿千瓦时,增长13.9%,新能源发电量占25.2%,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2%。主要产品生产稳定恢复。全市48种工业产品中27种产量实现正增长。煤炭、原铝、鲜冷藏肉、液体乳、中成药分别增长3.6%、1.4%、62.0%、59.0%、33.2%。
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7.9%。其中,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3.8%、19.8%、9.1%。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发展向好,实现营业收入36.9亿元,同比增长3.4%,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37.5%,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3.9%。
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8%,高于全区平均增速9.6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6.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5%。重点领域支撑有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6.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3.5%。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39.8%,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8.2%,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2%。基础设施投资提质增速。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4%,较上半年加快6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发电行业投资同比增长80.8%,占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为66.4%,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5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6.6亿元,同比增长2.2%。城乡消费协同增长。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接触型消费持续升温。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15.9%,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其中,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5.9亿元,同比增长18.4%。基本生活物资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中西医药品类分别增长12.7%、36.8%、23.3%。升级类消费增势良好。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书报杂志类分别增长16.3%和4.8%。
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57元,同比增长6.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52元,同比增长5.5%;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8元,同比增长8.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29,比上年同期缩小0.06。
10月10日下午,在通辽市开鲁县建华镇六合村的全国玉米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万亩片,农业农村部玉米指导组专家测产组组长王俊河现场宣布。
“去年万亩片平均亩产最高纪录是1087.93公斤!”“今年又刷新了东北春玉米区万亩大面积单产纪录!”丰收的喜悦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当天上午,在开鲁县开鲁镇小城子村的千亩示范区,专家们测出千亩方平均亩产1246.65公斤的喜人结果,同样刷新了东北春玉米区千亩单产纪录。
10月14日,专家组对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南珠日和嘎查绿色高产高效玉米地块进行了实地测产。测产结果显示:该地块平均产量为1439.40公斤/亩,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小面积单产最高纪录。
“单产纪录的一次次突破,说明通辽市采用的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已相当成熟,可以将这项技术向更大范围推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克如说。
通辽市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近年来,在自治区支持下,通辽市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教学机构的合作,大力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集成精细整地、精量播种、导航作业、密植品种等11项关键技术,促进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2022年全市玉米产量达175亿斤。
今年,通辽市建设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百亩田100个、千亩方125个、万亩片30个,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面积238万亩,带动全市“吨粮田”面积260万亩以上。
“在集成11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今年我们突出抓好选种、整地、播种等7个精准到位关键技术环节,进一步促进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全市粮食预计增产4亿斤以上。”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叶建全说。
通辽市认真贯彻落实习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全力筑牢“大粮仓”、打造“大肉库”。
“这个牛排真的好吃,和我们这边的牛肉不太一样,八分熟的时候肉质很嫩,一咬就烂,我们准备采购这个牛排,一定很好卖。”在“绿品出塞·重庆有约”京蒙消费帮扶集采会上,重庆乡村振兴助力大使张清锋被通辽展厅内飘出的牛肉香味吸引。
品质,是产品畅销的根本保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通辽市就以蒙古牛和三河牛为母本,以西门塔尔牛为父本,扎实开展肉牛品种的改良选育,经过70多年的传承发展,培育出了种群规模庞大、遗传性能稳定、体貌特征一致、肉用性能突出的通辽肉牛,全市年度饲养量达到500万头,实际存栏385万头,位列全国地级市第1位,种质资源、养殖规模、服务体系、品牌价值等多项指标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0多亿元,100多万农牧民在肉牛这条产业链上获益增收。
2023年,通辽市把肉牛产业作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关键任务,全力打造“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行动计划、年度行动方案、扶持政策等“1+4”文件。
扶持政策中提出了26条硬核支持措施,对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有效激励、精准补贴,每年投入扶持资金4.3亿元以上,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全市19家银行业机构中,有17家推出肉牛贷款业务,共推出“惠农e贷”“肉牛产业链贷款”“助农贷”等贷款期限更加灵活有效、与肉牛产业周期匹配度更高的贷款产品40余个,授信额度达200亿元,年均贷款余额达180亿元以上。同时,深入推进政策性肉牛保险,投保范围覆盖能繁母牛、育肥牛、犊牛等全生命周期,为广大养殖户发展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近年来,科尔沁区把握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契机,聚焦“打造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引领性目标,引进建设了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全力打造国内陆上风电装备制造的区域核心、全球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产业基地。
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规划引进装备制造企业10家以上,共分“高端铸造、精密锻造、精工焊接、高精钣金、成套电器、液压总成”6大板块,重点建设20个子项目。目前,以内蒙古龙马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装备制造为“链主”的6大板块20个关联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天顺风能风电塔架项目实现满负荷生产,坊洲新材料环氧树脂项目主体完工,10万平方米焊接车间和14万平方米风叶车间已经建成投入使用;钢结构及起重机项目已经投产,17万平方米的总装一号车间、减增速机车间、2个电机车间正进行外墙板安装;37万平方米的铸造项目正进行彩钢板安装;中国中车、金风科技、三一重能、海装风电以及中车电机、重庆齿轮减速机厂、锦辉风电科技机舱罩厂、宁波东方电缆厂等项目或开工建设或将陆续入驻落地……一个大型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的雏形已经形成。
据内蒙古龙马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刘超介绍,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整体规划占地面积11500亩,预计总投资336亿元,目前,瑞祥塔桶、双瑞风电生产的风叶、海装的主机、金风的主机、双一科技公司的机舱罩、龙马集团的龙门吊和行吊这一类的产品,都已经投入生产,基地全部建设完成后,预计产值应该在720亿元左右,利税在20亿元左右,用工达到2万多人。
前不久,搭载着27吨东方晶硅新材料的巨轮在大连港鸣笛起航,驶向万里之外的巴西。这艘万吨巨轮上的东方晶硅新材料,是由通辽市奈曼旗内蒙古兴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也是该企业产品出口的第一单。这批产品的成功出口,标志着通辽市9个旗县市区全部实现出口零的突破。
“首批出口的产品是用于装修装饰等行业的新型无机非金属基础硅材料,出口额27095.04美元,产品在巴西打响后,北美洲、东南亚等海外经销商都忙着订舱、协商船期,国内订单也接连不断。”连日来,内蒙古兴固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外贸主管王晓庆很是忙碌,他说,公司将抓住通辽市大力扶持外贸企业发展的政策机遇,注重技术研发、专利申请等系统化知识产权建设,更加精准地与国际标准对接、融合,推进海外业务快速发展。
东方晶硅新材料是通辽市正在全力打造的玉米生物科技(医药)、肉牛、铝镍硅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中(蒙)医药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中生产的产品之一。数据显示,上半年,通辽市玉米深加工产品出口额逾11亿元人民币、铝制品出口额1.5亿元人民币、辣椒及其制品出口额790万元人民币、新型复合材料出口额260万元人民币、豆类谷物及制品出口额920万元人民币……
今年,围绕主导特色产业,通辽市聚焦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鼓励企业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精产品、提升品质、加强研发、完善管理,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通辽市商务局、通辽海关、国家税务总局通辽市税务局、通辽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联合制定了“商务引领+通关便利+税务服务+金融支持+外贸企业”的“4+X”工作机制,精准服务外贸企业,进一步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目前,全市新增进出口业绩企业9家,新增进出口实绩900余万元。
已在霍林郭勒市扎根多年的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拥有86万吨电解铝产能、20万吨炭素产能,180万千瓦火电、60万千瓦风电、5万千瓦光伏装机。
“电解铝产业绿能替代现已达到25%,每年绿电铝产量23万吨。”介绍起公司的绿色低碳发展,副总经理杨正华信心满满。下一步,该公司将加快研究绿电替代和节能低碳绿色技术创新,Bwin必赢计划开展电解铝消纳新能源电力柔性生产研究,为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全面支撑。
通辽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住绿电就地消纳战略机遇,主动打造应用场景、积极推进绿电替代,以新能源开发催生新产业发展,在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中开辟发展新赛道、形成竞争新优势”。
内蒙古霍煤鸿骏电力分公司正打造升级版霍林河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铁—铬液流、液冷锂电、飞轮储能“功率型+能量型”混合式示范项目,霍煤鸿骏铝电使用的绿电就来自电力分公司的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区域内绿电装机已达29%。环保经济、安全可靠的新型现代化智能电网,正促使“煤电铝”向“绿电铝”华丽转身。
“3种形式的储能全部完成建设、调试,正在进行尾工的治理。”霍林河循环经济电力监控中心副主任付永军介绍,“储能项目融入循环经济产业链后,不仅能发挥储能的削峰填谷作用,还能把富余的电量储存起来,为霍林河循环经济大比例消纳新能源作出新贡献。Bwin必赢”
近年来,霍林郭勒市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依托区域风光资源优势,推进铝产业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并与兴安盟合作建设绿色能源基地,重点推进锦联铝材、创源金属等企业新能源项目,促进“煤电铝”向“绿电铝”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电解铝产品含“绿”量,全力打造国内重要的绿色低碳铝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同时,牢牢抓住能源电力工业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大幅提高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应用消纳比例,扎实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增量配电网建设现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智慧能源调度指挥中心建成投运。预计“十四五”期间,霍林郭勒市新能源装机将达到430万千瓦,清洁能源消纳比例达到35%以上,年可实现新能源发电138亿度,节约标煤445万吨,减少碳排放量1120万吨。
通辽市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好基础,清洁能源种类多样,风能资源丰富,属于二类风资源区,具有风向稳定、单一、持续时间长、无破坏性风速等特点,利于集中连片开发。太阳能属于二类资源区,年平均日照时数约3100小时,达到《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国家标准中“资源很丰富”等级。
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不懈努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逐步提升。2022年,全市实施新能源倍增、绿电替代行动,全年获批新能源指标723万千瓦,建成装机309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4%,超过火电装机规模。今年3月,通辽市发布了《关于推动全市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为该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3060”双碳目标战略和内蒙古《关于推动全区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今年,通辽市积极推动绿电大规模替代、高比例就地消纳转化,实施新能源项目27个,新增装机380万千瓦,新能源消纳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开展铝行业绿能消纳环境价值体系认证,建设霍林河、开鲁、奈曼低碳产业园区。
计划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新能源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占总电力装机的60%以上;新能源发电量500亿千瓦时以上,与火电发电量基本持平,新能源就地消纳电量260亿千瓦时左右,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35%以上,推动全市主导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郭洪申、王晓飞)
“新区管委会‘企业零跑腿’的政策真给力,使得基地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4月9日我们北京匠成团队入驻基地开展筹备建设工作,7月3日就顺利开营了。…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协作互动、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为开创内蒙古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标注了新的奋斗坐标。…